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公司始终坚持,品质至上,精益求精,用户至上,诚实取信,服务尽善尽美
数据安全新规下的灯杆屏:如何平衡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
[ 时间:2025-08-06 阅读:7次 ]
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,灯杆屏作为集信息发布、环境监测、交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,已成为城市数字化的重要基础设施。然而,2024年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的实施,以及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规的持续强化,对灯杆屏的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如何在实现高效信息共享的同时,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,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。
国务院2024年发布的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明确要求,灯杆屏运营单位需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保护,采取加密、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,并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。例如,深圳等地的地方标准(如DB4403/T455—2024)进一步细化了设备层、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安全规范,要求采用国密算法对通信链路加密,确保数据传输安全。
采用ToF(飞行时间)传感器替代传统摄像头,仅采集深度数据而非图像,避免人脸、车牌等敏感信息泄露。例如,连屏科技的人体姿态检测系统通过ToF技术,在不记录视频的前提下实现跌倒监测,准确率达98%以上。在灯杆屏本地部署边缘节点,对环境数据(如人流量、空气质量)进行实时分析,仅将脱敏后的统计结果上传至云端,减少数据上云带来的风险。
工业互联网平台中,同态加密技术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实时计算,如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中,通过加密流量数据优化信号配时,既保障隐私又提升效率。联邦学习则支持跨灯杆屏设备的数据协作,例如多个区域的灯杆屏可联合训练广告投放模型,而原始数据不出本地。 对用户行为数据添加噪声干扰(差分隐私),或通过哈希算法生成伪匿名标识(如“设备ID+时间戳”的不可逆编码),确保个体信息不可追溯。
采用H.265编码结合AES-256加密,对视频流进行双重保护;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不可篡改,如帝视明眸系统利用智能合约限制数据访问权限,仅授权人员可查看原始内容。 针对广告投放场景,对用户画像数据进行动态模糊处理(如年龄范围替换为“20-30岁”),并通过AI算法实时检测违规内容,0.5秒内切换至安全画面。
数据安全新规下的灯杆屏发展,本质上是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博弈。通过“法规-技术-治理”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,我们既能实现城市治理效率的提升(如交通优化、应急响应),又能守护公众的隐私边界。未来,随着边缘计算、量子加密等技术的成熟,灯杆屏或将成为智慧城市中“看不见的守护者”——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,让城市服务更具温度。